時間包含一種改變的力量,雖然緩慢,卻有滴水穿石的力度。
曾經一起打工的男孩,立志做一名海外商人,頗為折騰地做過好多次嘗試。比如在夜市擺過攤,賣從國內拼箱海運來的手機殼,五塊錢人民幣的成本賣到十五紐幣,除去用來貼補運費和攤位費的那小部分,還剩下可觀的一筆。
可是幾個月后他卻卷了鋪蓋不做了,他說:“媽的,干這行的太多了,生意全被搶沒了!”
后來,他又租來一輛小型卡車,四處推銷產品,沒多久又開始抱怨:“天天熱死了,還賺不了幾個錢!”
前一段時間,他突然把工時辭去大半,神秘兮兮地跟我揮手告別:“哥要去創事業了,等我發達了一定忘不了你。”
可幾周后,他耷拉著腦袋,重新出現在我的身邊,哭喪著臉:“賠了,全賠進去了,五千塊紐幣全被騙光了!”
記憶中的他,年輕氣盛,浮躁張揚,熱愛嘗試卻又懼怕失敗,以為人生總會是一帆風順,不明白為何總是在生活里跌倒。他一邊揚揚得意地對我講,我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一邊又咒罵著“來錢的路怎么沒有一條是快的”。
我想,他可能沒聽過這個故事。
一個出身普通的男人,曾經為高考復讀三年,參加過三十多次均以失敗告終的面試,做過秘書,當過搬運工,也蹬著三輪車給雜志社送過書。
他31歲時辭掉教師的工作獨自創立翻譯社,運營艱難,后來在一次出國時萌生了推出中國黃頁的想法,卻被很多人當作騙子。
35歲時,他決定創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本錢卻只能靠大家集資,三十五個人擠在一個房間,他要借貸才發得起工資,要每天十六個小時馬不停蹄地工作,累了困了就席地而臥。
直到1999年,這個仿佛一直都在經歷失敗,又不停在失敗中站起的男人,終于迎來了這家商務公司的問世。他的成功,從1999年商務公司的艱難創立,到2014在紐約上市,跨越了十五年。他是馬云。
曾經一起上學的朋友,熱愛舞臺的聚光燈,一直有一份導演的夢想。
大學時終于有機會成為藝術學院導演系的一名學生,開始有機會把自己零零碎碎的小想法一一展現。
她把拍攝的小短片拿給同學看,同學說:“這個地方,是不是可以再細化一點?還有這個地方,覺得有什么不對勁……”
她嘟著嘴不開心,滿腹不滿地想:你又懂些什么呀!。臨近畢業,大家都在忙著拍畢業作品,朋友白天忙著戀愛,晚上才肯花一點時間看看材料。等到作品截止日期臨近,同學已經在忙著做最后的修改,朋友才開始做初期工作,每晚熬到凌晨,堪稱辛苦。
可是最后導師卻把作品歸為不及格的那一類,朋友抱怨:“為什么別人輕輕松松就可以得到優秀,我做得那么辛苦卻還是不行?”
我想,她可能沒聽過這個故事。
1978年,一個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報考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戲劇電影系時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畢竟,在美國百老匯,每年只需要兩百個角色,但卻有五萬人要一起爭奪這少得可憐的位置。
這個年輕人卻一意孤行執意前往,1983年起,他度過六年漫長的時間,幫劇組看器材,做點剪輯助理、劇務之類的雜事,常常拿著一個劇本,跑三十多家公司,卻遭受白眼和拒絕。
那時他的兒子已經降生,全家只能依靠妻子微薄的薪水過活,夢想在夾縫中生存,異常艱辛。
2006年,他指導的電影《斷背山》使他獲得第七十八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他的成功,從1978年只身一人前往異國的那一刻,到2006年最終手握小金人,跨越了二十八年。他是李安。
我23歲前的青春,都在用很熱切的方式期待著成功。我相信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一個跟頭翻上九百里,卻不太肯相信有關堅持的任何觀點。我想不通十年磨一劍,搞不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也瞧不上那些可以長期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的人。
在我看來,青春是一場多么短暫的劇目,怎么能夠接受如此荒唐的蹉跎呢?
所以,我的狠心一直比決心要多得多,放肆地在人生里制造一場場“一步登天”的虛幻。我去減肥,只要有人口氣嘲諷地對我說:“你怎么胖成這樣?”我就一定要絕食個三天三夜,喝減肥茶喝到心虛冒汗,餓到胃部打結疼痛難忍。寒冬深夜一副虛弱的身體埋在被子里,掐著手掌心滿心仇恨地回味著瘦子的諷刺。
好像這樣,睡醒時的自己一定會被三天的饑餓折磨到干癟,再也沒有復胖的危機。
我去考試,考前不眠不休死記硬背,寢室熄燈后像游魂一般站在水房里借著微弱的燈光拿著課本念念有詞,兩天后頂著一張黑眼圈重重疊疊的僵尸臉,在考場上恨不得把裝在腦袋里的知識一股腦兒地全部倒在考卷上。
好像這樣,期末成績出來的時候,我就一定能在墻上看見我的名字出現在第一名的位置。
我在課堂上因為一個知識點的匱乏被老師批評,當天回到宿舍就開始展開發狠的架勢拼命地補習,第二天卻把這件事忘在腦后優哉游哉地四處玩耍。
好像這樣,我就能在老師的下一次提問中無所不知,暢所欲言。
一次暑假,我頂著烈日在商場外擺攤賣耳環。三個小時都無人問津,狼狽收攤的時候,一手卷著攤位的白布,一手把成堆的耳環塞進背包里,遠遠看見同班同學穿著正裝從博物館走出來,后面跟著一隊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我一副世俗小販的形象,遠遠地望著一個已經可以靠翻譯來養活自己的身邊同學,心里焦躁地想:哎,完了,一輩子我都要遠遠地被人甩在后面了!
那時年輕,雖然已經到了法定的婚齡,眼角開始長出細紋,也故作深沉地表達成熟,可是我的心里還藏著未經歷練的小娃娃,我覺得一時的成功就是一世的成功,一時的失敗就是永遠的失;我還不懂時間包含一種改變的力量,雖然緩慢,卻有滴水穿石的力度,也不懂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長期性努力,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評判標準。
直到真正走出校園,開始一場艱辛的成人之旅。
把身心都暴露在無奇不有的世界里,遇見一些事相識一些人,我才漸漸體會到,有些人之所以能夠被稱為成功人士,是因為持續多年的努力,使得生命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人生也得到應有的回報,而這份厚重的回報,是朝三暮四的人,在自以為努力的零星付出中所無法得到的。比如,無所不知的學者,是依靠數年的知識積累才能夠出現在大眾面前傳道授業解惑;耀眼的舞臺明星,是憑借多年的配角姿態才可以一身隆重地走上紅地毯;網絡上二百斤的虎妞蛻變成九十斤的淑女,是在長期而嚴格的瘦身計劃下才成為減肥傳奇。
想起畢業前夕,我崇拜的在口譯行業鼎鼎有名的女教師,在講臺上回憶起自己剛剛畢業的日子時說:“畢業后我一心想從事有關英文的工作,年輕人機會少,沒有太多好的工作供你選擇,你就要挖空心思地自己找。那時有一份下礦井做翻譯的工作,大家因為環境艱苦,都不想去,只有我自告奮勇地在干燥的盛夏,每天和老板坐在升降梯里下礦井。地面上零上三十度,地面下四十五度,胳膊上的傷口浸潤在充滿細菌的熱空氣里,長時間無法痊愈最后腐爛嚴重,可就是靠著這么一點點的堅持,三個月后得到一個晉升的機會,也是這樣一步步認認真真走來,才到的今天。年輕人,別太急躁,不能踏踏實實做事,就別怨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在很多成功的人里,我尤其佩服俞敏洪。作為一個從農家考入北大的孩子,再從一名普通的講師到創立教育品牌,經歷坎坷尤為勵志。
他在演講時說過,在北大學習期間有兩件事,一直落于人后,第一是普通話不好,第二是英語水平一塌糊涂,直到大學四年級畢業時,他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幾名。
他說:“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在我們班的畢業典禮上我說了這么一段話,到現在我的同學還能記得,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后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絕不放棄。你們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們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23歲之后,當我成為一個依靠自己的年輕人,心里那股浮躁的氣質沉淀下來,漸漸地可以理解這番話背后的堅持和勇氣。
埃及古語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夠登上金字塔的頂峰,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同樣,世界上也只有兩種人能夠擁有成功,一種是天賦異秉的聰明人,另一種是資質平凡卻持續努力的普通人。
我想,大概所有美好的東西,孕育過程都十分緩慢。
一只美麗的東北亞絹蝶最終展翅飛翔,從蛹的姿態,到咬開一條出路而蛻出,需要將近三年的時間。一株珍貴稀有的金琥仙人掌,從播種到開花,需要三十年的守候。
聞韶升降機廠家總結:我相信,作為生命中最璀璨的那一刻,成功也是慢慢慢慢來的,它帶著歲月沉淀的風雅腳步,輕輕叩響你的人生之門,只要你用心接待,它就只來不走了。